滴滴顺风车:算法、认知和漂亮姑娘

1
这两天,滴滴顺风车事件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。
前因后果毋庸赘叙,事件目前的最新进展是:
滴滴承认平台对此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;
撤销了两位高管的职务:一个是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,另一个是客服副总裁黄金红;
滴滴于27日零时,下架全国的顺风车业务,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等。
2
今天的一切,其实早在三年前从顺风车业务高奏凯歌猛进的时候,就已经注定了。
...
1
这两天,滴滴顺风车事件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。
前因后果毋庸赘叙,事件目前的最新进展是:
滴滴承认平台对此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;
撤销了两位高管的职务:一个是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,另一个是客服副总裁黄金红;
滴滴于27日零时,下架全国的顺风车业务,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等。
2
今天的一切,其实早在三年前从顺风车业务高奏凯歌猛进的时候,就已经注定了。
...
我同学刚毕业的时候加入了一个待遇非常优厚的事业单位。
部门领导是一个看似温柔实则强势的女领导。当时部门里绝大部分都是刚毕业一两年的年轻人,关系比较融洽。
只有一个女生显得不是那么合群,但毛病也不大,就是凡事爱抢先、爱占点儿小便宜。
比如工会给每个部门发新鲜的热带水果,如果她去领,就会先挑出最好的,留给领导和她自己,剩下的再给大家分;部门有外出培训的机会, 她就挑自己喜欢的点先预留出自己的名...
1
以前在我还是一个初级员工的时候,有个大老板曾召集全部门的人开会,对我们说:
“我知道你们都觉得又苦又累,还不能升职。
不过,如果你们想要得到升职,就要努力地主动去做高一级别的工作。
你是专员就要像经理那样思考和设目标;你是经理,就要像高级经理那样思考…以此类推。”
当时的我完全不能接受这种说辞,心里气到不行。心想:已经累成这样了,还要用这种说辞,来驱赶我干更多的活!——你只给...
我呆过的一个机构曾有一位同事,是名副其实的“老资格”。
从这个机构进入国内的时候,他就是第一批加入的员工之一。人很善良正直,经验也很丰富。
奇怪的是,这样一个老资格,职位却始终停留在基层岗位。
他经常自嘲说:“这些总监经理们都是我看着,从助理位置一步一步做上去的”。
事实也如此:我刚加入的时候,也从需要他领着我做项目,慢慢地角色转变了,换成了我领导他完成某些项目。
他也会觉得"不公平 ”...
1
前两天和好朋友Heidi一起吃饭,讲了她带宝宝参加国际学校面试的事,从前期筹备,到准备面试,到去面试申请,最后一举过关。
我讲了最近研究儿童英语启蒙的心得和阶段性的成果。
聊了一会,我俩达成一个共识:单纯“拼爹”时代已经慢慢过去了,现在开始得流行“拼妈”了!
当然,“拼爹”拼妈,都只是一种简化后的标签化指代。
拼爹,指代单纯财力背景的比拼,
拼妈,指代财力背景这些客观资源之外,时间精...
本文作者晏凌羊,80后,2001年云南某市文科状元,广州生活的单亲妈妈。著有《愿你放得下过往、配得起将来》《愿你有征途,也有退路》。
温言写在前面的话:
我和本文的作者羊羊认识有几年了。
开始只是因为都写公号,有业务上的交流。后来也偶尔交流工作心得,分享各自在职业发展、个人成长方面的收获与困惑。我知道“辞职的念头就像一个颗种子,已经在她心底里发芽很久了。”
作为两个需要白天全职上班、回家还有...
有次聚会,和朋友、还有朋友的表妹聊天。
朋友表妹还在上大学,说到身边很多女生,都希望大学里就搞定一个“多金”或“有升值潜力”的男友,当自己的长期饭票。
还有很多人觉得一个人孤苦伶仃大城市奋斗,想通过工作实现理想不现实,所以早早就开始研究如何通过“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”。
我于是和她提了一个我的观点,她听完就震惊了。
我说:“其实大部分男人也希望通过婚姻改变自己命运的。”
这个观...
此次疫苗事件触碰到了每一位父母的底线。
去年我读很多人推荐过的王占郡《让孩子拥有最快乐的一生》时,看到里面提到有三条“培养孩子成功的标准”:
▪ 不生病——没有因为自己照顾不周而出大的健康问题;
▪ 不犯罪——就是有大的是非观,不做违法的事;
▪ 不自杀——青少年时期,不出走,不自杀,心理健康;
当时还在想:怎么身为精英的父亲,定出的育儿标准那么低!?
现在想来,这个标准并...
1
前两天听来的真实故事,细节有待考证:
某事业单位的副总,把入职不满一年的新人和现有实习生都召集起来,做企业文化的培训,反复教育大家要牺牲奉献,还拿出自己年轻时的例子现身说法。
结果培训效果立竿见影,许多年轻人听完后都哗啦哗啦辞职了。
另一个例子是亲眼所见:我一直关注的一个职场写作者,在写作平台上发了文章,题目叫“不要对领导说的十句话 ”,这些话包括“这事儿我干不了”,“我已经下班了”等等。
上个月买了很多书,不过大部分都放在了单位,摞成了高高的两摞,挑了几本最感兴趣的,带回家先看。
其实从网上买的书,已经都是我千挑万选后加入到豆瓣“购书单”中的“精品”了。
但是我发现:每一次决定该带哪本书回家的时候,其实还是会犹豫很久。
而且阅读真的和当时的情景以及心态有关,就是奥野宣之书里所写的“读什么由当时的心情所决定”——也是一种“快乐的痛苦”吧!
1 《 自品牌》
...
文 | Autumn QT
职场上有句话,“ta这是能力问题,工作态度还是好的”。
——通常做得不够好的时候,“能力问题”似乎就比较容易得到谅解。
我承认,时代、机缘、天赋、性格、出身、早年教育,等等这些我们无法全然掌控的因素,关系重大,或许将我们的个人“能力”划定在某个范围内。
然而,个人选择的力量,依然是太被唱衰了!
在我们此刻能力的边界,与全然无法突破的极限之间,依然有广阔的、不确定的空...
最近有段视频在朋友圈里很火,就是《中国新闻周刊》有意思视频的采访:《一个没有工作的40岁男人的幸福生活》。
这个视频不长,非常有意思,大家都可以看看。
采访的主人公男主人夏骏是一位“全职先生”,待在家里十年全职,现在带两个娃娃。妻子以前是事业单位的员工,目前由她工作养家。
这段视频出来后不久,界面也发了一篇采访——提到了国内外几位全职爸爸的状态和心路历程。
这些都释放出一个信号:
越来越...
这是温言的自媒体平台分享的第250篇原创文章。
作者温言,公众号ID:wenyanhello。毕业于北京大学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(LSE),供职一系列500强企业。
职场写作人,终身学习者。豆瓣2016年度畅销书作者。
读书 | 笔记 | 职场 | 英语 | 转型 | 写作 | 个人品牌
刚工作时,作为新人常流浪在各个不同项目组上打杂。一次加班到很晚,所有人都很疲倦,当时所在项目的一个香港经理开玩笑道:“你看看你,学的明明是国际关系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