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1
从去年开始,特别流行那种“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”的文章。
 
像我这样三十上下的80后就比较倒霉:
一会被前去敲钟的同龄人上市CEO抛弃了;一会又被公司被收购的同龄创始人抛弃了;还动不动就被写文章年赚千万的同龄自媒体抛弃。
 
这些文章共同的套路包括但不仅限于:
 
“不管你愿不愿意,中年都如约而至。”(掐指一算,年龄确实到了)
 
“然而,几年前还是普通某某公司的某某,已经不动声色的走到旁人难以企及的高度。” 
“不会再有匀速前进的同龄人,你要么一骑绝尘,要么被远远抛下。”(不禁暗自点头)
“大学毕业后十年,你就会发现,'同龄人'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名词。”(暗暗把同学列成一串,比了一下,自我安慰自己还在进步...)
 
“缓慢成长,也是一种退步。”(当头一棍)
 
这种文章会越来越少吗?
并不会。
因为焦虑的时代需要粗暴的情绪抒发。
贩卖焦虑感的文章能赢得大量阅读和转发,而尝到了甜头的写作者会越来越多炮制这种文章。
 
我们这些已经毕业多年,自觉进入了人生成熟期、又时有迷茫的人就“ 中招”了。
本来希望通过碎片时间的阅读充实下自己,放松心情。
结果朋友圈和订阅号里的文章,却像焦虑的九宫格火锅,让我们被迫从每个格子里捞起不一样的焦虑,再依次蘸上70后、80后、90后、00后的“抛弃”蘸料。
 
而我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,就算再反感或者不屑,看到这类大写的直指向面门的标题,还是会心头一惊:
什么!?我真的已经被抛弃了吗?
 
2
 
有明确的“自我价值主张”,就不会被轻易抛弃
 
其实这类抛弃文章的常见套路就是将“成功”这个复杂的东西,单一化、标签化,然后武断下结论。
比如某某创业融资了,估值一千万,就说某某价值千万美金;某公司被收购了,收购价一个亿,就说这一个亿都是创始人的。
何其幼稚,但足以煽动情绪。
 
其实对外报道中,容易被大众记住的数字,才往往是不那么可靠的,甚至变化多端的。
它们可能出自PR需求,可能是以讹传讹,可能为了复杂的商业需求、资本需求...在快速变化的大环境里,个人境遇也往往变化剧烈:今天还在举杯欢庆 ,明天就要裁员清算..
把一个阶段的里程碑强行塑造成辉煌终点的,再煽动情绪的,往往都不靠谱。
 
我的大学同学在学校里就很有生意头脑,人长的漂亮,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,近年来一直在创业做慈善的事。不要说工资毫无竞争力,就连给自己的创业项目募资也困难的很。从金钱的角度真是毫无成功可言,可她对于自己的坚持从未动摇过。
 
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,有了基本的辨识力,如果还有自己价值的价值主张,就不会轻易被自媒体上,那些一惊一乍的标题,黑体标粗的大数字、唬人的Title惊吓到。
 
3
 
时代会越来越多元化,而成功是立体的。
以前的竞争,往往是单一维度的竞争,成功也相对容易定义:赛道就像一条竖梯,一眼望上去,爬在你顶上那个人就是头部。
 
可是现代的 时代会越来越多元化,不同的人,对于成功又截然不同的定义。
甚至相当多的人不再关注“成功”本身,而开始关注“幸福”、关注“价值”。社会化的生活更脱离了竖梯,而更像一个个格子柜,并没有“唯一正确”的道路。
 
同一个学校毕业的两个学生,一个创业当合伙人拿B轮融资;一个在企业担任研发总监——究竟是谁抛弃了谁?
 
两个平凡的中年人,一个因为炒币风生水起,赚了几百万,又陆续追加投入后套牢在新的币种里;另一个在小城市兢兢业业的上班,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惊不喜——可以简单定义是前者抛弃了后者吗?
 
拥有什么样的评判观点,取决于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。
这本身并无对错之分,别人也无可随意指摘。
 
4
 
其实我们需要担心的,是从未仔细思考和衡量过, 自己到底是如何定义“成功”和“价值”的、就被他人的焦虑和兴奋所感染;
我们真正需要担心的,不是被已经触碰到阶段里程碑的同龄人抛弃;而是自己从学校毕业后,就再未学习和进步过,然后被时代抛弃。
 
焦虑和行动,应该是激励我们前行的两条腿。
把焦虑当作自己的一条高翘腿,刺激自己行动起来。
焦虑的时候,就行动一下,你行动累了,就偷懒歇歇再焦虑一下。
 
最害怕的,是什么都不干,成天站在原地担忧着被别人抛弃而干着急。
话题:



0

推荐

冯颖

冯颖

166篇文章 4年前更新

毕业于北京大学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。500强企业资深职业经理人,职场写作者,分享有价值的学习成长经验。著有职场畅销书《第2份工作》、《你只是还未全力以赴》、《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》。公众号:温言(wenyanhello)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