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1

前两天和好朋友Heidi一起吃饭,讲了她带宝宝参加国际学校面试的事,从前期筹备,到准备面试,到去面试申请,最后一举过关。

我讲了最近研究儿童英语启蒙的心得和阶段性的成果。

 

聊了一会,我俩达成一个共识:单纯“拼爹”时代已经慢慢过去了,现在开始得流行“拼妈”了!

 

 

当然,“拼爹”拼妈,都只是一种简化后的标签化指代。

拼爹,指代单纯财力背景的比拼,

拼妈,指代财力背景这些客观资源之外,时间精力的全情投入与亲身的深度参与.

 

 

所谓拼妈,并不是真的说爹就真不重要了。而是说:对于孩子的培养,已不单纯是财力物力的比拼——硬件有了,软件也得跟上才行。

 

硬件是指投入的资金,购买的设备。

而软件,是指陪伴、言传身教,甚至还包括父母在教育方法论上的自我学习和升级。

 

 2

 

之前朋友圈流行一张截图,估计是个段子,但很多人都看过。

大意是杭州一所学校招生,故意在招生条件里写上“不要阿里的家长”。

 

当时不但身边的人都在传,连远在海外的同学还发过来问我:这啥意思?阿里待遇和员工素质多好呀?为啥不招?

 

开始我也没明白其中梗再哪里。直到另一个家长给我解释:

这个梗的意思是说,阿里的家长太忙了,没有充裕的时间参与教育,光自己好没用。

 

虽然只是个段子 ,但背后折射出一个真实存在的教育诉求:

育儿,需要父母的亲身参与和投入,不但如此,在我们社会中要想得到优等的教育,往往还需要大量、不,海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才行。

 

而另一方面,一份工作,如果正处于上升时期,难道不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吗?

肯定同样需要。

 

正如我在《第一批步入30+的80后都市女性情感报告》里提到的,那些“成功”职业妈妈一样,没人能事业家庭两不误,其实都是有取舍交易的。

 

所谓的“平衡点”并不是真的平均主义。而往往只是暂时的、勉强的平衡:

比如这个阶段还有老人帮顾孩子,就在事业上多投入一些;

下一个阶段孩子幼升小需要更多时间补习,就陪孩子多一些。

——这也造成了许多高职妈妈,或职业发展还不错的妈妈,放弃了工作,回归家庭。

 

3

我一个大学老师告诉我们:家庭才是孩子终身的课堂。

 

许多人觉得家是生活的地方,学校和培训机构才是教育的地方。这个认知是错误的

 

其实超过一半的能力和经验,以及大多数的性格,都是在家庭中、和最亲密的家庭成员相处中习得的。

 

拼爹时代,花钱找最贵的教育所在,把孩子塞进去就好了;而拼妈时代,大家不敢忽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,实际上也难完全割裂家庭和教育机构,教育是延续的功课。

 

特别是那些越来越重要的软实力——比如为人处世的态度、积极的人生态度、是否善于发现并妥善利用自身价值、如何解决问题、如何面对挫折...

——这些不可能指望从书本中学到,是需要一个家庭不断营造环境,或者在每日生活,或透过父母的生活工作点滴中学到的。

 

 

许多人透过字面意思,会以为“拼妈”意味着“ 妈妈投入时间照顾、陪伴孩子”。

但着仅仅是表面的一部分,孩子在很小时候才需要妈妈照顾,这种“拼妈”,更多是拼时间,是比较表面化的;而到了长大后入学的阶段,妈妈在孩子身上的作用越来越多——这种拼妈,是要完成代际传承的智慧的

 

朋友曾和我感叹:她先生的妈妈,一介农妇,养育了两个重点大学的大学生,自己没受过什么教育,但她多年来总结的田间地头的智慧、邻里交往为人处世的哲学,极大影响了两个儿子的眼界。

从知识层面而言,她低得很;但从智识层面她是孩子的领路人。

 

 4

 

拼妈还有最后的一层深意,是以往人们很少提及和探讨的:

我们越来越难孤立和割裂“育儿”与“育己”这两件事。

 

尽管孩子的成长和我们自己的成长分处不同的轨道。但我们自己如何对待家庭、如何对待我们的事业,我们对于社会的未来和自己的未来抱有着怎样的价值观,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观念。

 

如果父母本人,在子女面前的表现是不思进取、坐井观天,那么大概率下,子女也会依循同样的道路走下去;即便子女通过自己的努力,走到外面的世界后,有了全然不同的一套价值观,再对比自己的原生家庭,就会很痛苦,并和家庭产生巨大的裂痕。

 

 现在有一种说法叫:一个家庭的教育成功与否,和妈妈们的比拼程度正相关。

 

我倒是觉得“拼妈”比单纯的“拼爹”更给人以希望。

 

前一阵特别流行“辅导孩子写作业住院”这类的段子。

这背后影射的意思,其实是:“我拼不了钱、拼权、拼地位、人脉,但我可以努力拼辅导孩子学业…让他更有出息。”

 

背后还有一层深意是:

孩子成才,不是把种子撒进土里,用很贵的肥料就可以自我生长了,还得妈妈们身先士卒、全力比拼。

很难指望着校内的那点东西,就把孩子“喂饱”,妈妈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都花在“陪读”、课程辅导、搜集各种教育信息以及和学校老师保持良好互动之上。

 

 这样的无形“家庭资产包”的传承,或许更能解释,什么叫做“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”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冯颖

冯颖

166篇文章 4年前更新

毕业于北京大学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。500强企业资深职业经理人,职场写作者,分享有价值的学习成长经验。著有职场畅销书《第2份工作》、《你只是还未全力以赴》、《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》。公众号:温言(wenyanhello)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