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上周听到了两个坏消息:有两个我熟悉的公号作者正式宣布了“退役”。
所谓“退役”,就是公号正式停更,作者退回到其它平台比如知乎、微博、豆瓣、抖音,但不再受公号推送频率的束缚。
 
这两个公号都是我在开公号的时候就常看的原创个人号,这些年来不仅一直坚持原创,而且作者们都很勤奋,更新频次也不低。但量一直没有上去,规模只是和我差不多。
正因为体量差不多大,所以难免兔死狐悲,我第一时间发了微信给其中一个作者。
但她只回复了我一个摊手的表情包,什么都不愿再多说。
 
另一个作者倒是说了挺多的,总结起来有几条原因:
一是微信公号改版,对个人号的打击实在太大了。
他的打开率原本挺高的,有大几千,结果改版后直降为一千。而且无论怎么换选题,号召点好看,呼吁转发,量都在一两千徘徊。
二是近两年来,所谓的“干货”在各个平台大规模泛滥,很多创作者甚至四处搬运方法和干货,当这些泛滥后,倒逼着原创干货者更在意“标题”,在意“版式”。
他认为从某种程度而言,这些形式的东西“杀死”了他原创的热情。
 
他的心情我完全理解。
老读者都知道,我每年几乎都要写一两篇对于公号的观察和感悟。这些基于观察的感悟和体会,在刚开公号的头两年,其实并无太大变化。但最近两年,几乎每半年我就会推翻自己原先的观点,有新的想法。以下都是我对于公号发展的主观见解:
 
1 微信公号已经“见顶”了。
见顶二字之所以打引号,是因为这是因个体而异的。
听说微信在安卓和IOS完全推行了改版后,内部统计的数字是,整体活跃度和流量都有上升。
对于大部分百万级、千万级的大号,尽管改版有影响,但在经过积极调试后,阅读量、打开率也都可以维持。因为粉丝基数庞大,好内容还能引来增粉,虽然增速和前两年无法相比。
 
对于个人公号原创者,改版冲击确实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。
如果你只有一个人,还希图坚持原创,那么注定你难以做到“日更”,这就意味着你所得到的展现位置是极其有限的。只有死忠粉和特别认可的读者,会追溯你的每篇文章。
 
我还意外地发现,改版后微信有不少bug。
比如我有时居然无法收到自己公号的推送。发现后,我立刻去读者群众询问,发现相当一部分人也没有收到。
而bug的出现似乎是随机的。这些辛苦敲击出来的文字,神秘地在腾讯赛博帝国中被黑洞吞噬。
 
2  对于个人公号而言,“独家感”决定关注率和留存率。
 
举个例子,“育儿吐槽”向的那种搞笑杂文,在三四年前是不太行的。
几年前我自己也零散写过几篇,公号和豆瓣、微博都发过,但当时这类文章的阅读量和“干货”类文章完全无法抗衡。
但这两年,育儿吐槽向的文章却在公号体系里却特别火。
几个这两年崛起的这类大号,作者都不是这两年才开始写东西的,他们写文章往往已经很多年了,风格也没变过,但从去年开始特别火了。
 
大背景其实是人们在经历了经济周期以及互联网泡沫,被各种短期暴富梦、知识付费成功学刷过屏、割过一轮轮韭菜后,对成功学已经免疫了。再加上现实中的生活压力已经够大了,我们需要一些开心的时刻,需要有人说出平时不敢吐的槽,让我们引以为乐。
你说这种吐槽有啥实际用吗?
其实没啥用,但可以让紧绷的神经舒缓,让我们暂时忘掉焦虑嘿嘿一笑,这种“独家感”会直接带来亲切感和信任感。
 
对于我这种没有那么主题明确,却又个人色彩非常强烈的号,也是走“独家感”这条路。
但这里,独家感又必须有一定的“普适性”。比如你如果写你家孩子一天生活的流水账,不能叫“独家感”,只能叫家长里短。
独家感是内容的气质和观点,而物料必须依然能反射出大众情绪或大众痛点。 
  
所以,其实“价值性”决定账号的长期稳定。
我自己的号就是一例。我的号已经整整一年半,粉丝停留在某个规模不动了,每天有取关的,也有新进来的,基本“收支平衡”。因为里面很多东西,还是能带来“价值”的。
但这里的价值,并不是说一个号只有写所谓干货或成功学,或经验技巧才算“价值”,如果一个号能让人哈哈一乐,那么在这个时代下,也是特别大的价值。
并不是只有经济价值、娱乐价值才算价值,娱乐的价值也是价值。
 
以上这些带给大家什么启示呢?
 
1)那些还没开公号和开了公号后阅读不高的作者,可以重新选择平台
在今天的环境下,你如果没有外部大流量的平台可以引流,单纯依靠“好内容”或内容爆款来涨粉是非常难的。
豆瓣、知乎、微博都是可以考虑的平台,且豆瓣最近改版后活跃度一直在提升。如果会拍视频的话,B站和快手也是不错的平台。
好处是这些地方也能一定程度上积累个人品牌,拥有自己的粉丝,且仍有可能依靠好内容,来获取很高的阅读量,从而引发关注。
 
2)如果你有某个独特的技能或爱好,可以直接组建同好群,而不必先做内容。
几年前的作法是先做公号,日更输出优质内容,吸引粉丝,再拉群。
今天参考各个大小机构和个体的作法,其实已经不用那么麻烦了,可以在上面提到的任何一个平台更新内容。只要内容够好,不必受公号频率的限制,直接拉群即可。
 
3)一定要从投入产出比上思考公号写作这件事
 
我明白很多原创者们并不是“图”什么,才开公众号的。
但人坚持做一件事前,总要考虑到精力时间的投入,以及所能获得的愉悦感或收益。如果长期坚持写,阅读量却始终维持在几十,而且也不给开留言功能,没有和读者互动的可能,对于原创者而言,感受是非常糟糕的。
公众号就像一个望不到尽头的马拉松,你一旦开始跑,沉没成本就开始累积,相当于一种无形的责任枷锁。
从这个角度而言其实不是特别“划算”——因为如果你的目的是写作训练、倒逼自己输出、或寻找同好,其实没有必要去新开一个号。
完全可以用更轻、更容易得到反馈的方式,先小成本地试验一下。达成初期期望后,再判断是否要加大时间、精力的投入。
 
写了这么多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吧。
话题:



0

推荐

冯颖

冯颖

166篇文章 4年前更新

毕业于北京大学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。500强企业资深职业经理人,职场写作者,分享有价值的学习成长经验。著有职场畅销书《第2份工作》、《你只是还未全力以赴》、《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》。公众号:温言(wenyanhello)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