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1

一连好几天接到国外同学打来的电话,都是询问国内经济形势、就业情况的。

我说:“除了北京,从南到北都在下雪。北京的冬天虽然还没下雪,却格外得寒冷。”

电话那头两秒的沉默,通常回答都是:“和我听到的一样。”

 

 

入冬以来,互联网上似乎看不到什么工作相关的利好消息。

四处都是headcount冻结,裁员,减薪,还有企业发声明讨债的...

 

不知道在省会城市或其它再小一点城市的朋友们什么感觉?

 

我所在的行业微信群里,没人明目张胆地讨论。

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转发着各种裁员链接,其他人相继回以:“天!”“!”惊讶脸的表情。

一片沉默接龙中,空气里透着不安。

 

回头看看温暖的办公室里,一片键盘敲击之声,忙碌中透着岁月静好。

 

然而12月的岁月并不静好。

先是从求职真人秀“非你莫属”走红的导师河马哥刘惠璞发了个微博:

 

 

微博截图在微信中广泛流传到十万加后,河马哥却因为出乎意料的巨大反响自删了微博。

并用导师的口气表示——

形势不好也不意味着年轻人没有机会;相反,年轻人还是有很大机会的,倒是前两年因为形式好而薪资大于能力的“中年人”们要小心了。

 

 

这一来,需要担心的人更多了。

 

自我工作以来,很少看到在12月这样的年关里,人们如此频繁地投递着简历,奔波于面试场中。

 

常规来讲,绝大部分企业会在新年或春节前后核发奖金、绩效。因此大部分人即便干得不痛快,也会在年前“按兵不动”,而在开春才选择跳槽。

对于年龄在30+的职场人士更是如此,大部分人不会“冲动行事”,而是从三四月开始“看机会”,边看边聊,谋定而后动。

 

今年的情况却是:大批30+的简历涌上招聘平台,职位大都在经理至总监级,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耳熟能详的大公司。

有些人是出于未雨绸缪的考虑,另一些则是提前嗅到了风雨欲来的味道。

 

我认识的一个朋友说得很实在:

今天大家出来找工作,预期还比较高,等过一段时间,现实把预期值调低后,又会带动招人的企业调低薪酬成本,二者相互影响,形成一个循环。

 

另一个资深的HR朋友则说:

现在问题是在整体紧张的氛围下,即便企业业绩还不错,也觉得自己有必要收紧了。

于是可以招的全部停掉;本来打算发奖的考虑减薪;还有大批企业趁这个机会压缩成本,进行结构调整或业务重组。

 

 

2

 

有意思的是,同样的形势下,不同行业的朋友反应截然不同。

 

危机感最强的是互联网行业和民企的朋友们。

危机和焦虑,和他们所在的公司规模无关——大的小的同样焦虑。

 

自己公司有造血能力的,大家担心庞大的规模和冗余的架构。

还靠融资过活的,都在传“VC LP也没钱了”“大家都只看不投了”。

 

 

另一大危机感群体来自房地产行业。

大投入短周期的粗放型发展,终于在资金、政策、购买力的多重围堵下慢了下来。由于爆发式增长抬高的平均人员工资,反而成为了企业压缩成本的最佳理由。一部分朋友年中刚跳去新公司,还没来得及喘口气,又在看新机会了。

 

到如今,身处大型外企国企的同学们反倒松了一口气——航母此时显示出稳定的力量。

当然全球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,一些航母的总部也正在经历着血雨腥风,并购、转型、内部结构重新调整。

只不过这些变动发生在遥远的大脑,待沿着错综复杂的神经传导位于至末梢、却越来越重要的亚太区,还需一段时间。

但总体而言,管理岗位比技术岗位更忧心忡忡。

 

 

最有意思的是影视行业的几个朋友。

他们对行业未来都充!满!了!信!心!

 

无论是大额度资本不再流入;还是各种故事IP的收购价格陡然下跌;甚至近期来对演员的追缴税款——他们都一致认为是“利好”消息。

——热钱走了,原本就有造血能力的人终于可以踏实做事了!

再加上经济不好,大众更需要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和寻找情绪宣泄的出口——未来留给他们的机会反而多了——是他们共同的判断。

 

 

3

 

既然文娱行业有机会,那知识付费、教育相关行业是不是能沾到所谓“口红效应”的光呢?

 

就业形势不好,薪资达不到预期,就会有很多人留在学校、或重返校园读书深造,等熬到几年后形势好了再就业。

所以各种MBA班、进修学历教育是一个机会。相应的,出国考研类的考试辅导班也会生意不错。

但这些离我们都很远。

 

再看以兴趣和技能提升为主的知识付费市场。

预期和实际的鸿沟,随着自我提升意愿的增强,其它投资渠道的消失,都可能导致大家更希望通过自学来自我提升。

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知识付费都能增长。

 

以往希图追求成功捷径、却只能靠标题噱头吸引人的课程泡沫,反而会率先破灭。

 兴趣类的课程将面临更密集的竞争,同时人们的付费意愿和对于时间的分配,则是很不确定的。

 

语言学习类课程不好说,因为可替代品太多,从正规的语言教育线下班到新东方在线这种,可选择的选项非常多。

家庭教育类(从心理到学习)、个人职业发展转型类应该有蛮大的机会。

 

 

  4

 

具体到个人,该以怎样的姿态努力过冬呢?

 

在这样的环境下,所有人的日子都不会好过——

 

今天你是一个员工,可能会担惊受怕;

你是一个中层,可能会两头受气;

而你是一个老板,你需要思虑和承担的压力可能更大。

 

个人所做的努力,应该从“真正创造价值”开始。

 

风口没了。

泡沫少了。

画大饼和故事没人买单了。

人们只会关注一件事:你究竟创造了多少真正的价值。

 

更实际一些,表面看上去华丽的东西,和你看上去辛苦的付出,带来了哪些实际转化?——能帮助东西更好卖吗?能多卖吗?能卖多少?

 

所以并不是这个大环境下,你拼命努力就可以。

 

努力只是一种过程,体现了你良好的意愿。

残酷的是:大家会更看重结果,你良好的意愿,辛勤的劳动背后,究竟创造了多少产值和效益。

 

所以如果你在公司中,每个人都要从现在开始去思考,如何为公司创造利润。

哪怕你离真正的业务部门很远,你也应该去主动替业务部门思考,接下来怎样去创造利润?或更宏大一些——创造价值?

 

尽管这样的“操心”和思考,看起来很多此一举,甚至很疯狂。

很多人会问:我干嘛要拿着白菜钱干嘛要操那么大的心?

但每个人真正的价值就是从这里开始分界的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冯颖

冯颖

166篇文章 4年前更新

毕业于北京大学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。500强企业资深职业经理人,职场写作者,分享有价值的学习成长经验。著有职场畅销书《第2份工作》、《你只是还未全力以赴》、《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》。公众号:温言(wenyanhello)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