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福原爱退役,发了篇微博向大家道别。

与此同时,一部记载着福原爱打球成长生涯的纪录片——《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》在网上传播,还在豆瓣上得到了9.1的高分。

 

影片里,小时候的福原爱非常萌。

明明是个矮矮圆圆的小姑娘,还背着幼儿园的名牌。执拍挥杀却杀气腾腾,十分有力。

在四岁时一场比赛里,福原爱是全场比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,原本打得不错,但裁判突然发现,她发球的姿势有问题:比赛规定发球时,托球的手掌要张开,然后把小球抛起。

而福原爱每次都弯着手掌,不符合规则。

 

福原爱的错误发球姿势,遭到了对方教练的投诉。妈妈只好临时告诉福原爱,发球时要把掌心摊开。

当然,临时被告知的小福原爱完全无法掌握发球的要领,只能一边哭一边继续打。尽管妈妈在旁边不停喊“不要哭不要哭”,还是输了比赛。

福原爱哭成了小花脸。

 

看到这里,我的一个自然反应是:替福原爱觉得不公平。

看她比赛的慢镜头,就会发现,她无法把手掌摊平是有原因的——她的手太小了,只有蜷曲着才能把球持稳,一旦摊开手,球很容易滑落。

 

但纪录片的旁白说道:虽说只有四岁,但也没有办法,规则就是规则。

 

福原爱妈妈却没表现出什么。一边麻利地给福原爱擦脸、整理衣物、要求她跑回去和对方教练说谢谢和对不起,然后对着镜头冷静地说:

“技术上还存在很多缺陷。就算此次侥幸赢得了比赛,明年还会是一样的情况。”

 

这句话让我觉得福原爱的妈妈相当厉害:

她没有责备规则的不公平,而是说出来一句很厉害的自我反省——“比赛中没有侥幸”。

 

即便暂时赢了一次,问题并没有消失,还会一直存在——因为面对的对手也不是吃素的,总能逼迫你正视这个问题。

 

 

我有个朋友是体校长大的。他曾说,最“无情”的两种育儿方式,一个是送孩子去学杂技,另一个就是送孩子去体校当运动员。

在我们小时候,很多家长都会这么做。

而朋友之所以说运动是一种残酷的成长方式,就是因为运动员永远要在比赛中,用结果去证明自我价值。而比赛每一次都是在你追我赶中完成的,容不得存有一丁点儿侥幸的所在。

如果是普通的知识点考试,即便有不会的地方,也有可能侥幸考卷里不考。

而运动员无法从这样的侥幸中获益,因为他们永远处于动态的竞争当中,你的漏洞,就是对手的机会——任何侥幸,都会导致失败。

 

 

有趣的是,福原爱妈妈这句话,仿佛是后面女儿乒坛生涯的一种隐喻。

成年后的福原爱在世界范围内也屡屡斩获佳绩,但碰上中国球员总是一再失利。

 

08年奥运会的时候,和福原爱私人关系很好的王楠送了她一块幸运玉佩,她开心地说:太好了!!保佑我抽签不会抽到楠姐! 

——结果她抽到了大魔王张怡宁。

 

福原爱其实是一个实力极强的选手,遗憾的是,她虽然强,却“生不逢时”地遭遇了中国女乒的最强时代。

说起来福原爱再乒坛上呆的也足够久了,但一位大魔王巅峰退役后,总是又出现一个新的大魔王。

 

换个角度看,并不是福原爱生不逢时,而是她的实力确实还不够强——所以尽管已经是高手,但面对超级高手时,还是会一次次失败。

因此有一种说法是:

福原爱是女乒界的一个标杆,打不过她的是优秀运动员,而打得过她的,是超级优秀运动员。


 

回到纪录片里。

四岁的小爱输掉了比赛后,妈妈在家里对她进行特训。发球时必须手掌摊平,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就开始练,一直练到球场关门。

一个月后仙台市的比赛中,小爱直接打哭了对手——一个二年级的小男生,夺得了她人生中第一块金牌。

 

福原爱实在太小了,以至于评委颁奖给她后,不得不低下身子反复嘱咐:千万别摔倒啊!

结果福原爱捧着一盘子奖品跑向妈妈的时候,还是啪叽摔倒了,奖品一下子摔了出去。

 

 

推荐大家都看看这部纪录片。

看到四岁的幼儿园小姑娘一边挥泪一边刻苦练球的姿态,你也会觉得有斗志在熊熊燃烧。

福原爱妈妈的话也令人深思:不要侥幸——

不仅仅是对幼年小爱的,也是对我成年后工作和生活的绝佳隐喻。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冯颖

冯颖

166篇文章 4年前更新

毕业于北京大学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。500强企业资深职业经理人,职场写作者,分享有价值的学习成长经验。著有职场畅销书《第2份工作》、《你只是还未全力以赴》、《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》。公众号:温言(wenyanhello)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