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刘鑫和江歌事件大家这两天肯定已经看过了。一个朋友和我说她 看完视频差点气出心脏病来。江歌妈妈的视频我至今都不敢看,太悲惨了。
 
不知大家是否有一个感觉,从年初开始,这类事情被报道得特别多:
 
留学生在海外遭遇各种安全问题的悲剧层出不穷,无论是先前的章莹颖事件还是这次的江歌事件,虽然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事件,但透过悲剧之后,还是要给身在海外的年轻人们提醒:
 
无论是旅行还是留学,gap year还是工作,成绩不成绩的都在其次,人身安全才是第一位的。
 
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:
 
我刚进使馆工作的时候,协助组织过一场大型活动,叫PDB,就是pre-departure briefing的缩写,又称为“行前说明会”。活动是使馆为所有已经拿到offer的准留英学生准备的,不但免费,还会给每个参加活动的人一袋礼品,里面装着很实用的一些出国必备品,比如行李牌、小药盒什么的。
 
结果一场活动结束后,一个陪女儿来的妈妈就怒气冲冲地找到了我们,说:你们这不是教坏孩子么!
 
我同事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了,因为在礼品袋里,除了行李牌、小药盒、护照夹之外,还有一本留学生安全手册和几个避孕套。
 
这位中国妈妈一看就崩溃了:我女儿单纯得很,你们这不是往歪道上推她么!
 
其实我们恰恰是在帮她降低风险。避孕套也是当年我们在全球给留学生做活动时会发放的一个“标配”。
 
尽管当年英国的经济还相当繁荣,犯罪率也相对低,对于留学生而言,危险概率依旧存在。特别对于很多女生而言,这个概率比男生还略高,所以赠送保护措施,既是在为每个人敲响警钟,也是为了能让大家能在万不得已的时候,尽可能滴保护好自己。
 
在使馆工作的几年里,我听过不少留学生因为疏忽大意造成的悲剧,各个国家的都有。
 
奇怪的是,有些悲剧发生在我们国人心目中“相当安全”的国家或地区;而有些我们心目中老牌的“危险”国家,反而没听说什么特别糟糕的事故。
 
也就是说,即便在不安全的地方,只要做好防范,依然是有可能降低风险的;即便在再安全的地方,掉以轻心仍然可以葬送一个家庭的幸福。
 
在不太平的世界环境下,有必要把这些基本原则分享出来,可以让已经身在海外的年轻人注意防范,也可以有效缓解一些父母的焦虑。
 
第一条原则,任何时候都要对危险有所心理准备。
 
很多时候,当你意识到危险的存在,并做好准备的时候,就已经有效降低了出事儿的概率。
 
之前我曾去英国陪读过一年多,学校坐落在比较贵的市中心,而我们住的学生宿舍在三区四区的交界处,非常僻静。从宿舍要走大路十五分钟才能到达地铁站,此外还有一条横穿墓地的小路,可以节省一半时间。
 
不过除非成群结队,中国学生一般不会穿小道走。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墓地还是充满敬畏的,另一方面也确实不够安全,那条小道两侧都是极高的铁栅栏,用于围住墓地,所以如果有坏人,只要一前一后夹击,中间那个人可谓插翅难逃。
 
除了人身安全外,财产安全也很重要。
 
印象比较深的是,我们刚到伦敦的时候听说过许多针对留学生的金融诈骗,许多诈骗套路策划真是天衣无缝。
 
不过直到最后毕业离开,无论是我们还是周围同学,却没有一个真正因为金融诈骗损失钱的。倒是不少人在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,在自习室里被偷苹果电脑。
 
——危险往往并不发生在你认为“高危”的地方,反而是看似安全的领域,隐藏着未知和叵测。
 
第二原则,男生少逞匹夫义气,女生要舍得放下面子。
 
这条原则其实非常重要,甚至比第一条还重要。
 
遗憾的是,在多年各国针对留学生的宣传教育里,并没能得到高度重视。
 
我表弟当年刚去加拿大的时候,家里人并不担心他的安全意识,更担心他在这条做不好,因为仗义,反而被牵连到一些不应有的麻烦里。
 
由于异国他乡生活有许多困难,也很孤独,所以留学生抱团取暖是非常常见的行为。但退一步看,大家尽管因为学习凑在一起,身后的背景却天差地别;虽然暂时同窗,却不过是另一种萍水相逢。
 
常见的危险可能出自却不仅限于以下行为:
 
男生替女生驱逐ex或骚扰者
男生陪女生去谈判或摊牌
在酒吧斗酒
女生在酒吧收到陌生男士请的酒
一个人在街头等人,有人过来搭讪,并很自然地边走边聊
想和你学中文,还想来你房间学
向你借钱
……
 
以上行为,往往一旦对方开了口,90%的中国学生都不好意思直接拒绝。
 
但是没办法,为了你的安全,脸面其实没那么重要。
 
第三原则,遵守当地的规矩。
 
以往在国内的时候,很多人不喜欢遵守规矩,因为不守规矩不但不会付出代价,往往还会有些小便宜可占:
 
比如明明是红灯,因为闯红灯跑过去了,节省了等待时间;
 
再比如逆行骑自行车抄近道等等。
 
实际上规矩都不是白定的,甚至有些规矩就是因为出过事儿才有的规矩。
 
还得以我陪读的经历为例:
 
有次我和老公的同学们一起坐地铁去购物。当时的伦敦自上一次地铁恐袭之后,增加了地铁警报,但仍然没有增加安检措施。我们坐到某一站换乘候,突然警报响了。我和老公的第一反应就是拼命往外跑,等我俩气喘吁吁跑出站了,回头再看和我们一起来的同学,左等也不来,右等也不来,打电话一问,他们反倒笑话我们跑得快,他们压根就没动,还留在站台上等车。
 
他们说,没事儿肯定又是假警报,这种警报地铁里经常有。
 
其实我们也清楚大概率是虚惊一场,但既然设置了地铁警报,并循环广播让大家迅速离站,就是为了尽可能保证乘客的安全。如果不把这个当回事,甚至觉得自己“占了某种便宜”,就离危险不远了。
 
尽管许多人并不会出国,也不会留学,但对于危险的防范,原则和道理上都是相同的。
 
如果这个世界让你越来越感到不安,你就更需要一些能把握得住、应用得着的工具,缓解焦虑,更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。
话题:



0

推荐

冯颖

冯颖

166篇文章 4年前更新

毕业于北京大学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。500强企业资深职业经理人,职场写作者,分享有价值的学习成长经验。著有职场畅销书《第2份工作》、《你只是还未全力以赴》、《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》。公众号:温言(wenyanhello)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