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年初和一个做医疗行业投资的同学吃饭,她说她最近投了一些牙齿治疗和矫正方向的项目,都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结合的领域。
 
然后她一字一顿地对我畅想:
 
我的梦想是十年后,让这个行当里所有的初级医师都下岗!
 
我心头一凛,看着她,因为我姑姑就是牙医,然后发现她确实不是开玩笑。
 
当然她的意思,也不是为了让我姑这样的医生都失业,而是真心认为:从技术层面讲,她们的工作,初级和标准化的部分绝对是可以在十年内被取代的——到那时候我们看牙应该能更方便更便宜。
 
后来又见了一个做时尚媒体朋友,她最近一直在做医美相关的稿子,参观了不少做这个的机构。她说,尽管这个领域非常鱼龙混杂,但高科技应用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。
 
比如传统上,一个好的整容医师需要两条腿走路:好审美+高技术,这就让好医生特别昂贵——因为你得有整个package。
 
而她最近采访过的一个微整形专家在和大学合作,研究的就是把这两块工作剥离开:
 
先利用大数据和智能计算的手段,识别和建立病人脸部的调优模型;在对方挑好完美脸型后,连接到设备精确地反射划分到病人真脸的各个区域上。
 
——届时只需一个普通的设备操作人员,就可以完成手术部分。
 
相当于把一道复杂的综合论述题,拆分为两道选择题,交给不同专业的技术员人来完成就行了。
 
听完这事儿,我觉得脖子后面凉飕飕的。
 
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,稚嫩还是经验丰富,在科技面前,职场人那点儿小技俩真是不堪一击。
 
难怪听过一个工程师介绍:“我是训机师,但把时间拉长来看,我是给自己挖坟的。”
 
新科技推动向前走的时候,无论你愿不愿意,都不得不被改变。
 
智能手机刚出现的时候,我爸妈觉得这不变相涨价嘛?诺基亚的板砖就够用了呀。结果诺基亚不在了,他们也轮番用了三星、小米、荣耀...最后离不开智能手机了。
 
几年前家里的人还有看报纸的习惯,出门都顺便去楼下报摊买,随着方圆十里报刊亭的逐一倒闭,买报纸不那么方便了,也习惯了下载APP看新闻。
 
我们也可以说自己在传统行业,既保守又稳定,现在的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VR……那么热闹,可我又不是这些领域的从业者,和我有什么关系呢?
 
但如果一个新科技已经普及到妇孺皆知的时候,那你基本就只剩下in 或out 的权利了。
 
云计算、VR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...这些你看不懂,因为它们还不到普及到To C大范围应用的程度。
 
可为什么如火如荼呢?因为具有不可估的空间,可以大幅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,且往往已经在To B的领域发挥了巨大价值。
 
▼▼
 
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起玩,总喜欢互相说:“我以后当警察!” “我长大踢足球!” “她以后要去幼儿园当医生。”
 
我有时也想:他拼乐高那么有兴趣,长大应该适合向工程方向发展吧?
 
可又一转念:最适合他的工作说不定现在还根本不存在呢!我能做的,不是去替他规划选择,而是把基础设施搭建好,让他有机会和能力去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。
 
还有很多人说:十年后我们当中一大部分都会被机器人取代,到时候咱们都将失业!
 
我对此也不是很认同: 即便到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时代,也会是有的工种失业,有的工种扩张——比如创意和品位的价值就不会消失,而且还会更值钱。
 
从宏观上讲,科技的发展当然会带来部分职位被替代,但也会相应地创造新的职位——世界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好机会,只不过从你熟悉的一端流向你够不到的另一端。
 
总有一天,无论你是否愿意,sorry,你都不得不改变自己,去生存、去生活、去适应新的环境。
 
今天的我们很焦虑,但我猜未来咱们都会更焦虑,因为:
 
未来是科技推动的,科技的迭代,一定会让最初级工人失业,这是历史的经验;
 
未来也是迭代的新认知推动的,而比我们年轻的一代会是新认知的原住民。我们的机会就只在焦虑中一次次的跟随和转身里。
 
人与人之间的鸿沟会加剧:
 
那些本来值钱的,可能更值钱;
 
而那些早晚要被淘汰的,如果不去转变,还是要被淘汰的。
 
▼▼
 
不是所有人都会被替代,落在后面的就会越来越被动。所以每个人无论境况如何,总还是有些行动空间的:
 
1)不要先停下接受新鲜事物的脚步
 
因为我们总有太多理由可以停下:目前的工作还不错、生活很稳定、我结婚了、我有娃了、我有房了……
 
秉持你的好奇心,哪怕在生活里多尝试些新东西,而不是像个“过来人”一样地只会说:这有什么好的?!真搞不懂他们00后!
 
2)看懂你自己的优势所在
 
大多数成年后的困惑和迷茫,其实并不来自外部,而是来自我们本身。至于环境的改变,机会的丧失,那些只是引发焦虑的绷簧而已……
 
往往安逸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自己,只有不舒服和倍受折磨的时候,才能进一步明白自己:
 
什么是真正想要的,能力的边界在哪儿,哪些是真擅长的哪里还有努力的空间……
 
明白自己不是一蹴而就的,也并不特别艰难,趁着还没特别难受,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投资自己。
 
3)在已知的边界内,尽可能探索接触一些符合当下趋势的东西
 
大到一次跳槽、职业转型,小到加入一个新项目、自己工作之余学个新东西,再更小到查个新名词、搞清它的意思,认识一个圈子以外的朋友...
 
中国有句老话,叫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
 
不知道为什么,这两年我越来越多的感受到这句话的力量,从自己身上,也从其他人身上看到就是这么个道理。
 
忍不住还得在结尾引用一下马爸爸的话,这是他在今年初的达沃斯论坛上,对话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安德鲁·索尔金时说的:
 
——未来30年对世界而言很重要。每次科技革命都需要50年,前20年科技公司出现、后30年科技得以应用。
 
在此前的20年中出现了ebay、亚马逊、Facebook、阿里巴巴、谷歌……但最重要的是让科技具有包容性、改变世界,这是未来30年。
 
让我们留意那些30岁的人们,因为他们是互联网世代,他们会改变世界、会成为世界的建造者;让我们也留意那些雇员可能尚不足30人的小企业。
 
30岁的人们、30人组成的企业,将会让世界更加美好。
话题:



0

推荐

冯颖

冯颖

166篇文章 4年前更新

毕业于北京大学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。500强企业资深职业经理人,职场写作者,分享有价值的学习成长经验。著有职场畅销书《第2份工作》、《你只是还未全力以赴》、《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》。公众号:温言(wenyanhello)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