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之前我在“在行”上开过一个写作话题。由于刻意没有做宣传,所以约见我的人几乎都是公号过来的“铁粉读者”。他们见我的时候,都不约而同问了同一个问题:
 
你是怎样在百忙当中抽空去写作、还坚持了这么多年的?
 
我的回答都一样:
 
如果你无法利用手头的三分钟和五分钟去碎片化地写作。那么你永远无法长期坚持它。
 
不过不要误会!我的意思并不是:你得无时无刻地写——如果那样,我也得被累死烦死。
 
我真正的意思是:
 
如果你需要在百忙中挤时间,长期坚持做一件事,你就得通过观察和思考,研发出一套自适应的“系统”,用这套系统来助推你坚持,而不要过于寄期望于自己的毅力。
 
这篇“干货”文章,就带大家完美破解我的“坚持写作秘籍”:
 
▼▼
 
我公号里的文章,字数大多在2000到3000之间,绝大部分主题不是爆款,而且一定是百分之百原创。你猜这样一篇文章需要花多少时间呢?
 
答案是:我不知道。
 
因为绝大部分文章,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,一篇一篇完整地写出来的——输出过程不是线性的,而是“小批量,多迭代”的方式。
 
比如,我们可以把公众号文章的写作过程,拆分成几步:
 
——选题
——搭架构、思考合适的论点和素材
——动笔写
——修改和优化
 
尽管这些环节看上去都环环相扣,但在现实中很难从头到尾一气呵成。
 
因为我们的时间往往都非常碎片化,灵感也像潮汐般起伏:有时会短时间灵感大爆发,生出许多新点子,却在下一刻思路阻塞,无法顺畅地完成一个段落。
 
因此,如果想坚持,我们的“写作”就必须符合这样的实际状态,并把“碎片化”“忽高忽低”这些特点都充分利用起来。
 
▼▼
 
我的做法是:提前在印象笔记里建好一个文件夹,命名为“微信公众号”,专门收录批量而来的灵感,作为选题。
 
这样,当一个很小的灵感擦肩而过的时候,我几乎是本能的反应,打开文件夹,记录,同步。往往伴随着一个灵感,还会顺势想到一些相关联的观点。也要随手一起记录下来。
 
完全不用想这些灵感和观点是否是成熟,或者是否可用,就简单地“捕捉——记录”即可。
 
记录下来后,我就把这些东西都抛开了,完全不再费脑子惦记着——因为我知道他们都安全地待在我的笔记里,这时候我就可以拿出全部的精力,专心处理工作或生活中的事情,而不是一边干着手里的事情,脑子还想着文章怎么写。
 
接下来,可能又有一件生活中的小事,让我对以前记录的某个主题有了新想法,或可以充当新的素材,我就会打开印象笔记,利用搜索关键词,调出以前记录的主题,然后把这个案例记录在以前的那个主题下。然后我就又合上笔记不去管它了。
……
 
以上,你可能已经明白了大致过程:
 
当你灵感大爆发的时候,不要过多纠缠于“是否完美”,而集中精力把它们一一捕获、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。
 
有时我会一连串有十几篇可以写的题目,但也仅仅只停留在题目上,接下来可能要花好几个月的时间慢慢的去填充观点;当然还会有大部分选题因为无法深入,就始终呆在灵感夹里,默默等待着属于自己的出山之日。
 
▼▼
 
接下来是搭建文章的框架。
 
按照之前介绍的方法,当一篇选题下面的观点逐渐累积、素材也越记录越多,经过一段时间后,就可以搭骨架了。
 
我会在一个选题下,把之前陆陆续续收集的内容、想法观点、电子书的截屏、随手拍的照片……甚至已经完成的段落碎片都通读一遍,在脑子里缕出大致的结构,观点。然后用手机,在同一篇笔记的开头,快速地记录下来。
 
框架完成后,把之前零碎的东西,相应放在每一条论点、观点的下面即可。
 
 
这一步完成后,我会在笔记里修改标题。
 
把标题加上“OK”两个字。因为前面说过,我的选题特别多,未成形的笔记也很多,我怎么知道这周重点写哪篇呢?就搜索一下标题里有“OK”的文章即可。
 
 ▼▼
 
终于开始动笔写了。
 
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:写作最难的部分其实是构思,当80%的骨架和内容都已经存在,并按照顺序编排好后,具体“写”就水到渠成了。
 
我写的过程往往很快,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。
 
最牛的地方在于不拘于场合,不拘于工具。
 
因为都存在印象笔记里,所以在电脑上可以写,IPad可以写,排队的时候手机也可以写,甚至如果必要,只要能联网,在别人的电脑上都能写。
 
而且因为骨架和内容已经很详细了,可以碎片写作,不太需要所谓“进入状态”或者“出状态”的时间。
 
打开手机就输入,一句话输入完,该干别的事接着干。随时都可以开始,随时也可以停——因为思路都已经清晰地记录在案了,我只是在完成句式和文字梳理的过程,完全不怕被打断。
 
▼▼
 
文章写完了,我一般不会直接发出去,而是存起来,然后就又不去管它了。
 
我会在2到3天后,自己已经基本忘记这篇文章时候,再以一个读者的心态重新来读。这样做的好处是我可以令自己比较客观地审视这篇文章,且更容易发现各种大小错误。
 
我认为公众号的文章并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“写作”,其本质是一种“服务”。所以我倾向于写到70、80分就够了——因为我希望用公号传递我的经验、思考、心得和价值观,而不是呈现一幅尽善尽美的艺术作品。
 
一般的文章修改一两遍即可完工。如果有一篇文章,这样修改后,我仍然觉得它存在较大的缺陷和逻辑漏洞,那么我就不会去反复改了,而是再次把它沉入笔记本的素材海洋里。等哪天有更多的想法,或者是对整个话题有更新认识的时候再拿去动它,完善它。
 
▼▼
 
虽然我讲的是写作,但这种思维和行动的方式,其实是可以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很多地方的,比如长跑、读书、做复杂项目,甚至主妇在家打扫卫生。
 
回到话题的最初说的“坚持”问题。我们要承认长久坚持做一件事,一定是需要决心和毅力的。
 
但我个人认为:我们也不要太高估自己的毅力和恒心。
 
长久坚持的第一步,恰恰不是脑袋一热就开动,而是动动脑子,思考下以后大致的任务量、怎么个流程、怎么拆分,怎么让任务的完成更符合自己的行为喜欢和生活方式。
 
然后一边坚持做这件事,一边总结完善自己的行动体系。直到有一天,这个体系可以越来越成熟,完全可以自动运转。
 
你将得到坚持做一件事最大的红利。
话题:



0

推荐

冯颖

冯颖

166篇文章 4年前更新

毕业于北京大学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。500强企业资深职业经理人,职场写作者,分享有价值的学习成长经验。著有职场畅销书《第2份工作》、《你只是还未全力以赴》、《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》。公众号:温言(wenyanhello)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