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苗事件后,你谈论的移民现实吗?
此次疫苗事件触碰到了每一位父母的底线。
去年我读很多人推荐过的王占郡《让孩子拥有最快乐的一生》时,看到里面提到有三条“培养孩子成功的标准”:
▪ 不生病——没有因为自己照顾不周而出大的健康问题;
▪ 不犯罪——就是有大的是非观,不做违法的事;
▪ 不自杀——青少年时期,不出走,不自杀,心理健康;
当时还在想:怎么身为精英的父亲,定出的育儿标准那么低!?
现在想来,这个标准并...
此次疫苗事件触碰到了每一位父母的底线。
去年我读很多人推荐过的王占郡《让孩子拥有最快乐的一生》时,看到里面提到有三条“培养孩子成功的标准”:
▪ 不生病——没有因为自己照顾不周而出大的健康问题;
▪ 不犯罪——就是有大的是非观,不做违法的事;
▪ 不自杀——青少年时期,不出走,不自杀,心理健康;
当时还在想:怎么身为精英的父亲,定出的育儿标准那么低!?
现在想来,这个标准并...
1
前两天听来的真实故事,细节有待考证:
某事业单位的副总,把入职不满一年的新人和现有实习生都召集起来,做企业文化的培训,反复教育大家要牺牲奉献,还拿出自己年轻时的例子现身说法。
结果培训效果立竿见影,许多年轻人听完后都哗啦哗啦辞职了。
另一个例子是亲眼所见:我一直关注的一个职场写作者,在写作平台上发了文章,题目叫“不要对领导说的十句话 ”,这些话包括“这事儿我干不了”,“我已经下班了”等等。
上个月买了很多书,不过大部分都放在了单位,摞成了高高的两摞,挑了几本最感兴趣的,带回家先看。
其实从网上买的书,已经都是我千挑万选后加入到豆瓣“购书单”中的“精品”了。
但是我发现:每一次决定该带哪本书回家的时候,其实还是会犹豫很久。
而且阅读真的和当时的情景以及心态有关,就是奥野宣之书里所写的“读什么由当时的心情所决定”——也是一种“快乐的痛苦”吧!
1 《 自品牌》
...
文 | Autumn QT
职场上有句话,“ta这是能力问题,工作态度还是好的”。
——通常做得不够好的时候,“能力问题”似乎就比较容易得到谅解。
我承认,时代、机缘、天赋、性格、出身、早年教育,等等这些我们无法全然掌控的因素,关系重大,或许将我们的个人“能力”划定在某个范围内。
然而,个人选择的力量,依然是太被唱衰了!
在我们此刻能力的边界,与全然无法突破的极限之间,依然有广阔的、不确定的空...